2018年10月31日02:04:02 我回来了
最近的头脑晕乎乎的,似乎那一次的一个月之行还没有完全走出来,但是又好像把这种每个月更新几篇的优良传统给抛弃了,如果连吃饭都没时间怎么还会记得写文章呢,肚子比脑子更重要,填饱肚子之后再来写的时候却发现一肚子的墨水都是柴米油盐,丝毫没有了头绪,这个头我不知道该怎么起,于是只好画上了句号。
我回来了
真没想到有人会关注这个“陋室”,因为这段时间的工作太忙(其实是借口),没有时间好好写,原本想的是诗和远方,却献身于苟且之中,在这个暗无天日的泥潭里越走越远,越陷越深,任凭再努力挣扎也无法逃脱掉的悖论,先是非常努力的施工,希望一天能够拥有28个小时来辛勤耕作,为了一个目标,就是诗和远方,诗和远方的前提是你得苟且到有足够的资本,否则孔乙己一样的诗和远方并不让人羡慕,虽然满腹经纶,却被人冠以偷窃的罪名,好听点说叫梁上君子,再然后孔乙己涨红了脸说自己是“窃书”、“读书人的事怎么能说是偷呢”,自欺欺人的偷盗行为硬被脑海里的那个自尊强化成了理所应当,这一节不仅仅反映了旧社会考不上科举的悲惨下场,也让人不仅想起了《范进中举》的滔天逆袭。也许历史正在重演,许多人把高考比作一次科举考试,高中状元可以获得荣华富贵,美好的生活正在向你招手,反之则只能结束学习生涯,回家种地耕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信奉知识改变命运不假,可盲目的让一个个书呆子流入社会却成了另一个极端,读书不能死读书,读死书,书本里的知识很丰富,但也是前车之鉴出来的结果。在苟且的生活里我付出了太多,可我从未后悔没多读几本书,反倒是后悔为什么没有早些出门,也许社会经验比课本上的abcd更有效果,如果不能考上好的大学,就意味着即使上了大学也不过是晚了别人几步接触社会,蜕变的机会不是每天都有,很多人会在这种庸碌中度过平凡的一生。多少人拼命努力的读书,却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和父母的三言两语,读好书了就会有好工作,考得好成绩就会有好奖励,功利性太强,原本崇高的知识被世俗沾染了,学习并不是因为兴趣,就像海狗会因为驯兽师的一条小鱼而做出滑稽的动作一样,毫无意义,海狗能够学会取悦观众,观众能够开心大笑的离开,海洋馆赚足了钞票,驯兽师也分得了一笔可观的收入,然而从头到尾,那只本可以无忧无虑自食其力的海狗却成了这一条食物链上的牺牲品,它甚至都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出现在这里,只知道获得奖励填饱肚子就有小鱼吃,否则会挨鞭子。
择日而更
写东西很耗费脑子,尤其是有些事情并不想青少年时期那么活跃,思想变得有些混沌,再也无法反驳大人们说的,老了看不进书了,其实那种因为一句话就放弃学点东西的念头就像今天肚子不舒服,不想吃东西了一样,你可能暂时性的获得解脱,长期以往,学习的那种惰性会一点点蚕食掉仅存的希望,没有了与时俱进的知识,这个淘汰速度下来,就剩下与之扎堆的人了,而肚子不舒服不吃东西也可以慢慢地让胃部形成某种怪异的病,也许多吃一点都会胃胀,饮食不均衡的影响是长久的,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择日而更则是为了写出更优质的东西,很客观的说,这个文章写下来是为了纪念过去的每一天,长期以往成为一本源远流长(前提是要钱续命)的传记,让孩子知道以前的爸爸也在年轻时遇到那么多的挫折,失败,可他还是好好地,还能娶一个老婆生下了我。生命的延续不仅仅需要的是骨血的延续,还要有一种传统,文化,乃至是生活习惯上的延续,绝对有必要让孩子能够读懂父亲的想法,成年人的世界之所以让孩子无法读懂,多半原因不是代沟,而是年少时的那些事在长大后看起来压根就不算事,而生活的担子逐渐的压下来的时候,那些诗和远方,那些眼前的苟且,都是那么的错落有致,仿佛触手可及却又无可奈何。
最后编辑时间为: October 31st , 2018 at 02:01 am
本文由 我不叫魏嘉兴,请叫我阿春 创作,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可自由转载、引用,但需署名作者且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