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自传

2018年12月8日00:06:59 愤怒的青年

过了愤青的年纪,蓦然回首,以前的那个愤青现在已经开始懂得了戴着一副本不属于自己的面具做人了,我想这就是成长吧,有的时候你不想那样,可偏偏在某些场合里不得不戴上面具,佯装着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例如你明明很生气,可是你得忍着,吃一堑长一智,下一次你肯定不会受这个委屈了。

关于愤青

我只能把以前的愤青,当做是青春期的叛逆,祖国也许会犯错,但是出发点都是“为了我们好”,这句万能的语句解释了那么多的不公,尽管这个社会很乱,可总有温情,一代代的老龄坏人开始步入岁月的长河里,他们或许是一个坏人,只是变老了,学会了各种蝇营狗苟的谋生手段,善于利用年轻人的好奇心,善良去满足自己的利益喂饱了一时的肚子,然而也有不顺利的时候,万一遇到的是个急性子,也许这罪恶的后半生就此交代了,我很不喜欢交代这个词,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词义属于一针见血的赤裸,还有它似乎不留一点情面,比起谩骂式的批评,还是用“叮咛”好一些,听多了恶毒的语言,这类听着就让人耳根子软的话显然会变得卓有成效,愤青的那个时代里,我批评过很多乱象,这个社会很黑暗啊,政府很无良,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里之类的……下一句会说,下辈子美利坚,就和李毅吧的一群乌合之众一样,人云亦云的让自己催眠自己,这个世界没救了,除了出国就是下辈子投个好胎,但这些话在我现在看来,纯粹像个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一样,这个世界很糟糕,可是它并没有无可救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在灰暗的世界里跳出怪圈,才是我们亟需面对的,你不能改变什么,倒不如改变自己,如水一般遇顺境激流勇进,遇逆境积攒力量,冲破堤坝,打碎禁锢的牢笼,这才是解决之道,一味地去埋怨抱怨是没有用的,至少那一代愤青现在也逐渐销声匿迹,与其在网络上做键盘侠,还不如投入到真正挑战人的生活里,独立的面对这惨淡的人生,用时间去证明自己并不是一个孬种比什么都重要。

复读机模式

人类是群居动物,不论是在虚拟的世界里还是在现实世界里,需要一个认同感,在哪里有认同感就会去哪里,于是有了一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圈子,在这个小小的圈子里,也许是个怪癖圈子,但在这里你能找到这种需求,尽管在你眼里并不认为这个群体是一群和你一样怪的人,单圈子而言,不论是大圈子还是小圈子,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纷争,胳膊拧不过大腿,更何况三观不合仅仅依靠一个癖好,也许在虚拟的世界里打得火热,随后见了面感觉虚拟里的世界认同感仅仅是能够吵一架,把工作上的压力发泄出来,一切归于风平浪静,却忘了一开始到底是什么原因吵起来的,人就是那么奇妙,总是能把最难过的事情忘记,用快乐的记忆填充掉那些不开心的事,有这么一种现象十分常见,例如某个人在群里说了一段经典的故事,于是一大群的人跟风复制粘贴,不假思索的重复着同一段话,复读机式的人云亦云,说出来的话十分带感,再加上一些人的认可就会变得意义非凡,谎话也成了一个梗,说起近代史上的依靠笔杆子来调戏政府拯救国人的文人,我只服鲁迅,这个人去了日本学医,后来得知医学无法拯救国人的灵魂,于是弃医从文,用诙谐幽默的文字讽刺调侃政府,让许多迷途的灵魂得到救赎,可以说是愤青当中的高级黑了,写文字的手法从来都是画龙点睛,让人看了不免想起了自己,旧社会的碰壁,活脱脱的展现了出来。看他的文章总是那么让人眼前一亮,记得读书那会,刚发下来的语文书,大概一个礼拜左右就把整本书上的文章看完了,以前特别喜欢看鲁迅写的文章,总觉得祥林嫂,少年闰土,还有藤野先生,这些人物勾勒的太过清晰了。

长沙插队男被围殴

今天的热点,插队的人被围殴,简单的看这标题就大概让我想到了画面感十足的现场,排队是遵守文明秩序的一种体现,每个人都公平公正的等待着,按照先后次序去办理某些事或者购买商品,然而这遵守秩序的背后,插队者的出现容易引起公愤,他们确实不文明,不按照正常的公共场所秩序去执行,可是围殴的人在这个时候却显得不够文明了,原来在利益面前的文明秩序,只是存在于书面上的东西,插队者固然有错,打人者也难辞其咎,一个文明对一个不文明的施暴,是否就是维护文明了呢?

已有 3 条评论
  1. 东东

    我不是愤青,但我最近偶尔会表现得比较愤怒。

    特别是和陌生人发生冲突的时候,有时候自己的坏心情就会喷发出来。

    事后想想有些不应该,可能是自己最近压力大,心情坏的原因吧,通过这种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

    东东 回复
  2. 小样

    戴面具的青年生活!
    可是工作和生活也要区分清楚,该展现自我的时候就脱掉面具,会轻松很多的。

    小样 回复
    1. 我不叫魏嘉兴,请叫我阿春

      是的啊

      我不叫魏嘉兴,请叫我阿春 回复
发表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