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自传

2018年8月5日09:47:19 鸟笼效应&茶和酒

去东莞出差的时候,和客户坐下来闲聊,接待我们的经理曾有一个细节让我感触良多,因为新店开业,太多的器具没配齐全,这点表现在一些小的东西上,例如我们喝茶的时候,一个小的茶具桶(用于摆放刷子、茶杯夹子、茶叶斗、茶签),因为没有配齐,于是经理索性把几样东西藏在桌子底下,这是由另一个女管事的过来嘀咕一句,这些东西没有摆放地方,就把它们藏起来吧,否则摆在茶台上显得很尴尬。这个尴尬体现的也许是不伦不类,或者是一种拉低了整体的感觉,也会让客人感觉不太卫生,毕竟喝茶的桌子要的就是整洁大方。

鸟笼效应

这篇百科上的文章让我记忆深刻,很多事情却往往无法做到尽善尽美,但却从细节容易看出倪端,假设一篇文章的开头很吸引人,中间可以记录流水账,到了结尾却成了一个坑,为了填补这个坑,作者也许会想尽办法去让其看起来不会那么突兀,可越是欲盖拟彰越是错漏百出,这样的烂尾会让读者产生一种错觉,怎么会有这样的人,亦或者是有一种:“我猜中了开头,却怎么也猜不着结尾”。尴尬的带有一点讽刺,这种文章充斥着百度首页,我记得不知道多少次,都被标题所吸引,点开内容,里面的各种赘述,各种copy举例论证,大多数耳熟能详,谁不知道你母亲是女的一样,看完了之后,结尾来一句,你们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呢,欢迎在楼下评论。看到这一句我只想说:“qnmlgb”,求求你们不要再侮辱我的眼睛了,毕竟近视的度数会随着阅读的深度而加深,面对这种毫无营养却又吸引人的标题的文章,我只想说一句,百度的搜索爬虫系统不会自动过滤掉这类“垃圾”,去粗取精,让一堆堆无语到爆的东西充斥着网络,一点点的蚕食着大众的流量,消耗着阅读者的精气神。一篇文章最主要的是要符合题意,如果指桑骂槐,突出点完全不一样,和太监上青楼没啥区别,如果是太监打小就是阉党,没了男性的体征,上了青楼也不过是走马观花,心理反应大于生理反应。

论泡茶喝茶

南方人都喜欢喝茶,通常会在公司门口或者办公室摆放一个茶几,上面摆着小杯子,还有一个制作好的全自动煮水机,这套设备自带抽水,加热,消毒茶杯等等,集多功能于一身,对茶的要求高的,几乎都是紫砂一套,铁观音绿茶红茶普洱齐刷刷的摆放在某个茶几角上,而硬要说冲泡的时候,这些东西能够帮上很大的忙,按下按钮开始,抽水加热沸腾,按照一定的比例把茶叶放入茶壶里,伴随着缭绕的蒸汽,把第一遍洗茶叶的水冲一遍茶杯,再用夹子夹起杯子晃一晃,也就是简单的消毒了。随后第二次冲水把茶叶彻底的冲泡开,倒入一个滤网里,过滤掉多余的茶叶渣沫,一杯清澈微黄的茶就泡好了,往杯子里一倒,端上即可吹两口,抿一小口,等茶的味道在嘴里弥漫开来,便是喝茶泡茶的全部步骤。许多典故,类似于:“人走茶凉”、“茶凉了就别再续了”,通常指的是人走了,茶也就跟着凉了,不停地续不停地喝茶聊天,才是常态,而肚子里装的一小杯一小杯茶,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茶满了,人也该走了。

酒倒七分满,茶倒三分满

酒倒七分满,但是敬别人喝酒的时候,却要三分满,茶倒三分满,但是要准备离开的时候,则倒满,俗话说得好:“酒满敬人,茶满赶人。”喝酒是为了享受醉醺醺的感觉,然后乘着醉意干一些为所欲为的事,喝茶则与之相反,为了一个清醒的大脑来品尝一茗好茶,比起喧闹的酒桌,逐渐爱上了安静的茶桌,在酒局里你分不清喝了酒的称兄道弟是醉话还是真心话,而喝茶的时候,那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遮掩则显得刚刚好,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都拿捏得很好,清醒的不像个酒鬼,对于茶倒几分满终究还是用了最经典的方式来宣布散会,而比起要豪言壮语的说出明天那种不切实际的酒局散会,显得温文尔雅,没有拖泥带水,也没有空口大话,也许下一次相见,我还要喝上一杯好茶,静静地享受这一杯唇齿溢香的苦涩。

发表新评论